免责声明:今日财经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。
    深挖 RWA 技术细节,为什么 ERC-3643 是最合适的代币标准?
    2025-09-03 18:14:32 pv / 分享快讯

    撰文:J.A.E, PANews

    加密世界的「无许可」与「匿名」基因,与传统金融(TradFi)严苛的「合规」与「可追溯」要求,仿佛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宇宙。这一根本性矛盾,曾是现实世界资产(RWA)大规模代币化的「枷锁」,常规的代币标准如 ERC-20、ERC-1400 等代币标准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,从而限制了证券、实物资产等 RWA 代币化的大规模应用。

    基于此背景,一套专门为填补该「合规缺口」而开发的代币标准——ERC-3643 应运而生,其通过将合规逻辑直接嵌入代币本身,重塑链上金融的技术组件,为 RWA 代币化提供了一个既可保证合规,又能降本增效的「合规引擎」。本文,PANews 介绍了 ERC-3643 标准的特性、优势以及常规案例。

    ERC-3643:合规 RWA 的代币标准

    2025 年 7 月 31 日,SEC 主席 Paul Atkins 以「美国在数字金融革命中的领导地位」为题举行演讲,并宣布启动「Project Crypto」计划。其中,ERC-3643 被明确提及,成为全场演讲中被唯一公开引用的标准。Paul Atkins 表示,当 SEC 搭建创新豁免框架时,将优先考虑「内置合规」的代币标准。ERC-3643 则集成了身份验证、权限控制与交易限制等功能,可直接满足《证券法》对 KYC/AML 及合格投资者的要求。

    ERC-3643 由 T-REX(Token for Regulated EXchanges)协议演化而来,是一套为受监管资产专门设计的技术标准,能实现「许可型代币」的发行、管理和转让。

    在 RWA 代币化兴起前,ERC-20 是以太坊上采用度最高的代币标准,优先考虑简洁性和互操作性,在「无信任」的环境中运作,允许任何钱包间自由、匿名的转账。

    然而,ERC-20 固有的无许可性令其无法适用于 RWA 代币化。RWA 要求遵守司法管辖区限制、身份验证(KYC/AML)和投资者检查等监管要求。ERC-20 却赋予了持有者对资产的个人主权,允许其管理、持有或转让给其他匿名用户,无法兼容合规逻辑。

    相比之下,ERC-3643 可被视作「合规版」ERC-20,其在保留兼容性的同时,又通过智能合约设计了代币身份验证、条件性转移与合规审查等独特功能。

    另一套合规代币标准 ERC-1400 则更早于 ERC-3643 出现,其专门针对证券型代币,增加了转账限制以及包含交易监管文档等功能。

    ERC-3643 也是「升级版」ERC-1400。在合规性管理方面 ,ERC-3643 更侧重于全球性的动态合规;在资产类别支持方面,ERC-3643 兼容更广泛的资产类别;在技术效率与可扩展性方面,ERC-3643 的存储机制更高效,有助于降低 Gas 费,且更易于扩展以添加新功能。

    从 ERC-20、ERC-1400 到 ERC-3643 的演进,反映了加密行业已经启动「合规代币军备竞赛」,持续优化标准,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监管条例。ERC-20 暴露了在 RWA 代币化方面的局限性;ERC-1400 回应了证券型代币的合规要求;ERC-3643 解决了全球性动态合规与更广泛资产类别兼容的需求。代币标准的历史沿革证明,市场正在积极开发弥合技术创新与监管合规之间鸿沟的解决方案,ERC-3643 则标志着迭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

    本文地址: - 今日财经

    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今日财经立场无关。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币市有风险、投资请慎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