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责声明:今日财经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。
    周三 CPI “降温≠安全”,关税冲击高峰要 3~6 个月显现
    2025-03-12 13:04:24 pv / 分享快讯

    美国2月CPI数据将于本周三公布,市场共识预期是:通胀或小幅回落。

    但即便数据符合预期(整体CPI环比+0.3%,核心+0.3%),年化通胀率仍高达3.9%,超美联储目标近一倍,远未到乐观时刻。

    我们需要看到环比回落到0.2或更低才有可能让市场放心做多,但需警惕数据噪音(如能源价格波动);若不幸实际数据高于预期,市场恐再现暴跌行情。

    观点:周三CPI可能降温,但不等于市场就安全了

    其次需要关注的是关税滞后影响:

    • 2月初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%关税,涉及家具(占进口32%)、服装(26%)、电子产品(21%)。

    • 导致2月核心商品(除二手车)通胀预计反弹至0.2%(1月为-0.1%),教育类商品反映可能最明显,价格环比+2.8%(1月仅0.1%);部分企业可能提前囤货导致短期价格波动,但不具持续性。

    未来风险在于,进口数据通常滞后1-2个月,即便本次数据没反映相关影响,3-4月CPI也大概率面临二次冲击。

    因为中国至美国海运平均耗时25-35天,2月1日后发货的商品3月初才能到港;然后需1-2周完成报关,新增关税成本3月中下旬开始计入批发商成本;美国零售商当前销售的多为2023年四季度库存(无关税成本),新采购的加税商品4月起才会进入终端销售。

    所以3-4月CPI开始才是真正的考验

    1.家居用品:3月批发成本上升,零售端或在4-5月调价(预计环比+0.3%-0.5%);

    2.服装:春装成本上升5%-8%,4月CPI服装分项或环比转正;

    3.消费电子:手机、电脑配件3月起涨价3%-5%(如Anker充电器已宣布4月提价)。

    观点:周三CPI可能降温,但不等于市场就安全了

    历史参照:2018年关税战的启示

    2018年7月美国对华340亿美元商品加征25%关税,关税对CPI的冲击通常在政策生效后2个季度达到最大值。

    • CPI上涨滞后了3个月:服装CPI在2018年10月环比跳涨0.5%(前值0.1%);

    • 峰值滞后6个月:家居用品CPI在2019年1月同比升至3.2%(关税前1.5%)。

    所以市场若只聚焦2月数据,认为“最坏时刻已过”,这可能埋下误判风险的种子;这么说主要是看到最近债券收益率下行的速度太快,股市来的避险行为冲淡了通胀预期,降息预期依旧在2次附近,所以多少有点price in了本次通胀数据一般的情况。假设这次数据符合预期而利率市场降息预期不变的话,可以认为市场低估了通胀反弹的风险。

    到时候若3月核心商品通胀反弹至0.4%以上(高概率),可能触发美联储重新评估“通胀已控”结论,2025年降息预期或再一次彻底消失。

    本文地址: - 今日财经

    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今日财经立场无关。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币市有风险、投资请慎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