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责声明:今日财经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。
    美股上链和 STO:一场隐而未发的叙事
    2025-03-10 09:41:02 pv / 分享快讯

    叙事背景

    就在前几天,Coinbase的CEO Brian Armstrong和CFO Alesia Haas都表示考虑将Coinbase的股票进行代币化,以实现在Base区块链上交易美股。

    在这个创新乏味,以PVP为主线的加密周期,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些有意思东西的曙光。

    如果推进顺利,美股会成为继稳定币(USDT、USDC)、国债(Buidl)之后的第三大类RWA资产,如果监管和合规框架清晰,为美股的代币提供足够的自由度,美股代币化资产应该有希望在短期内超越目前国债化代币的规模,因为其提供了加密用户更喜欢的高波动性和投机性。

    商业逻辑

    相比本轮周期出现的Crypto AI agent、desci(去中心化科研)等叙事,链上美股的价值主张清晰,供需双方的需求都很明确,具体来说:

    美股上链的价值主张与其他Defi产品类似,体现在更大的自由市场和优越的可组合性:

    1.扩大了交易市场的规模:为美股交易提供了一个7×24小时、无国界、无许可的交易场所,这是目前纳斯达克、纽交所都做不到的(尽管纳斯达克已经在申请24小时交易,但预计实现需要到26年下半年)

    2.优越的可组合性:通过与其他现有的Defi基础设施结合,美股资产可以做为抵押物、保证金、构建指数和基金产品,衍生出很多目前想象不到的玩法

    供需双方的需求也很明确:

    供给方(美股上市公司):通过无国界的区块链平台触达了来自全球的潜在投资者,获得了更多的潜在买盘

    需求方(投资者):许多过往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直接交易美股的投资者,通过区块链可以直接配置和投机美股资产

    实际上,美股上链的设想早在之前就有尝试,比如Coinbase其实早在2020年就尝试通过发行证券型代币(代表其股票$COIN)上市,但因美国SEC的监管障碍而搁置。

    上一轮Defi热潮中,我们也在Terra的Mirror、以太坊的Synthetix等产品中见过美股合成资产,但后续同样因为SEC的监管威慑而逐渐式微。

    更早之前,于2017年创立和融资的证券化代币发行项目Polymath就推广过STO(Security Token Offering)这一概念,即企业通过区块链技术发行代表证券权益的代币,投资者获得与股票、债券等传统金融工具类似的权利(如分红、投票权),在当时一度也获得了市场不少的关注。

    如今,让STO概念再次回潮、美股上链变得可行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换届后的SEC实质性的态度转向,从过去的强监管对抗转向合规框架内的创新支持。

    目力可及的范围内,STO可能是本轮周期为数不多的影响较大、商业逻辑说得通、天花板也较高的加密商业叙事。

    相关标的

    从叙事的背景和逻辑出发,我们可以梳理下加密二级市场相关的标的有那些。

    本文地址: - 今日财经

    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今日财经立场无关。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币市有风险、投资请慎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