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责声明:今日财经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。
    复盘 Monad Card 活动:一场面向加密推特的“反内卷”实验
    2025-08-27 17:09:52 pv / 分享快讯

    作者:Happy

    编译:深潮TechFlow

    我认为,许多 TGE 前的团队常犯的一个错误,就是过度依赖 Kaito boards 或 Zealy 活动等增长手段来获取关注度。

    过去我对此一直持批评态度,坦率讲,我觉得这些其实是负作用更大。

    凡是被宣传的东西,都会被操控。凡是被衡量的东西,都会被滥用。

    你吸引来的往往是最糟糕的唯利是图的用户,并会阻碍自然发帖,因为参与所带来的声誉损害往往超过潜在的回报。

    另一方面,Monad Cards 采取了相反的方式。

    它们会分发给那些在更广泛加密领域中建立影响力的 CT 用户,而不是专门发帖讨论 Monad 的帖子。

    这之所以有效,有几个原因:

    • 要长期保持社交影响力,比反复发某一个项目的内容更难作假;

    • 让成功的 CT 用户在不“出卖灵魂”的情况下,也能真正拥有一定的利益绑定(或许);

    • 让他们因自己对加密领域的更广泛贡献而感到真正被奖励和认可;

    • 激励他们主动发关于 Monad 的内容,以展示自己的相关性;

    • 允许他们提名那些可能被忽视的人。

    在我看来,最后一点最为重要。

    通过允许这些用户去提名他人,你赋予了他们权力、信任与责任。

    从长远看,这也有助于避免社交空投中常见的一类 FUD ——“这都是分给内部人的。”

    说实话,这种批评在历史上往往是有道理的,即使并非出于主观意图。

    人类总是容易受到无意识偏见的影响,而空投的标准通常是保密的,并且由少数人掌控。这样几乎不可避免地会让奖励最终落到团队“最喜欢”的人手中。

    但在这里,情况并非如此。通过将决策过程去中心化到整个 CT,你就消除了大部分这种偏见。

    如果你在这个领域活跃了一段时间,即使你自己发帖不多、社交影响力不大,你很可能也在某个群聊里认识一些有影响力的人。所以如果你得不到提名,这更多是你自身能力的问题,而不是可以归咎于团队的事情。

    而且很明显,团队也努力把这种理念嵌入到自己的社区中。

    他们推出了识别应用(recogniser app),用户只需回答一个问题的“是/否”:你是否认识这位社区成员?

    这是在消除决策过程中的偏见、增加更多去中心化数据点的又一步。

    在加密圈外的人看来,这些或许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,但我认为它们对一条链的起源故事有着超乎寻常的影响。

    本文地址: - 今日财经

    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今日财经立场无关。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币市有风险、投资请慎重。